Source: ReaHat 7.1 vs Mandrake 8.0, APC, 2001 June, P.34
在中文支援還不夠理想的情況下,Linux 被我定位為伺服器軟體,因此 KDE 及其他許多新功能對我並沒有很大的用處,只要他能正確的執行圖形化設定程式,輕鬆設定 Firewall, Security 等等,做好檔案管理,這才是我真正要的
RedHat 雖然從 6.0 就已經提供很方便的 linuxconf 設定程式(Mandrake 有 DrakConf),在文字模式下可以輕鬆的設定,但是彼此之間缺乏整合,凌亂的散佈在各項選單之中
Caldera eDesktop 提供 Webmin 作為網頁介面的設定工具,但有很多設定欄位都屬於進階細項,反而因為不懂其中的意義,不敢貿然以他作為主要設定工具。同時也為了避免被其他人登入修改,我目前並沒有正式使用該軟體
Mandrake 提供文字模式下的 DrakConf 與圖形的 Control Center,介面簡潔,整合許多常用的設定工具,但是他的 Server Configuration Wizard,實在太過簡陋,很多設定選項都忽略採預定值。因此,我往往保存之前的設定檔案,直接使用,有必要再以 vi 修改
現在我使用 Mandrake 10.1 做為內部 IntraNet Samba Server 與對外 Internet Web & ftp Server。而 Mandrake 在改名為 Mandriva 之後,對於取得免費下載版本的作法似乎會有所變動,我也正考慮轉移到 Fedora 或 SuSE Linux 上。Fedora 預設使用 sendmail 與 Postgre SQL,與我習慣的 Postfix 與 mySQL 不同,SuSE 的管理工具介面與一般 Windows 操作習慣不同,同時又佔用過多系統資源,執行伺服器的 Professional 版本也不易取得免費的下載版本,但是考慮到 Novell 的支援與服務,目前仍在評估中...
雖然我手邊還有 CorelLinux, Caldera eDesktop & eServer, RedHat, SuSE, TurboLinux 各種主要版本的盒裝零售版,有詳盡的手冊解說,但是他們的設定檔案存放位置都不盡相同,熟悉一個 distribution 已經很花時間,上手之後要再轉移使用習慣更是不容易,真是要花不少時間好好想想呢~
星期六, 5月 21, 2005
星期五, 5月 20, 2005
繪圖入門產品 Photoshop Elements
Source: Photosop Elements, APC, 2001 June, P.40
我喜歡使用入門軟體,通常他們單價低,功能滿足我個人使用,同時也佔用比較少的系統資源,往往也很容易在採購硬體時獲得 Bundle Version
每個 Photoshop 版本都有各個吸引我的地方,但除非必要或可以低單價購入,我並不主動升級
Photoshop 3.0: 相對於 6.0,他非常非常的快,載入快,系統資源耗用低,又具有大多數我常使用的功能,如 Level, Sharpen, DeScreen, Crop, Color Balance,Mac 上還可以搭配 Photoshop Accelerator 硬體加速卡
Photoshop 4.0: 速度僅次於 3.0,是我第一個買到的 Windows 版本,從此 Mac 與 PC 上都可以順利工作
Photoshop 5.0: 我使用他的時間很短,主要是需要他的 multi-undo 功能,編修時省事很多
Photoshop 6.0: 目前我在使用的主要版本,JPEG/GIF 預覽輸出很方便
Photoshop 3.0 LE: 隨 PageMaker 6.0 而來,當時被他簡潔的介面所吸引,很遺憾沒有 Layer
Photosho 5.0 LE: 隨 Nikon CoolPix 995 而來,功能翻新不少,可惜沒有支援 multi-undo
現在他們在居於我的各台電腦,有的則放在儲藏室中,取代 LE 的 Elements 其實與以往的版本不太一樣,不像是個簡化版,新增許多針對初學者設計的功能,但比起 LE,載入與執行速度慢許多,消耗的系統資源也暴增不少,許多功能都不能進一步微調。
目 前最吸引我的是 Photoshop Elements 3.0,因為他可以處理 RAW 格式,比起原廠簡易的資料轉換,增加許多微調選項,同時又不必像 CS 版需要強制線上啟動(這是我不打算升級現有 Adobe, Macromdeia, Norton, 與 Microsoft 產品的主因)。
可惜之前 Wacom 僅搭配 Photoshop Elements 2.0,看看能不能夠等到有 Bundle Photoshop Elements 3.0 的方案吧~ 要不然,美國的 Photoshop Elements 3.0 + Premiere Elements 1.0 合賣 US 149 也蠻划算,要不是台北各定價 NT 5,100,我應該老早就改使用他來處理 Canon PowerShot Pro 70 的 RAW 檔了...
我喜歡使用入門軟體,通常他們單價低,功能滿足我個人使用,同時也佔用比較少的系統資源,往往也很容易在採購硬體時獲得 Bundle Version
每個 Photoshop 版本都有各個吸引我的地方,但除非必要或可以低單價購入,我並不主動升級
Photoshop 3.0: 相對於 6.0,他非常非常的快,載入快,系統資源耗用低,又具有大多數我常使用的功能,如 Level, Sharpen, DeScreen, Crop, Color Balance,Mac 上還可以搭配 Photoshop Accelerator 硬體加速卡
Photoshop 4.0: 速度僅次於 3.0,是我第一個買到的 Windows 版本,從此 Mac 與 PC 上都可以順利工作
Photoshop 5.0: 我使用他的時間很短,主要是需要他的 multi-undo 功能,編修時省事很多
Photoshop 6.0: 目前我在使用的主要版本,JPEG/GIF 預覽輸出很方便
Photoshop 3.0 LE: 隨 PageMaker 6.0 而來,當時被他簡潔的介面所吸引,很遺憾沒有 Layer
Photosho 5.0 LE: 隨 Nikon CoolPix 995 而來,功能翻新不少,可惜沒有支援 multi-undo
現在他們在居於我的各台電腦,有的則放在儲藏室中,取代 LE 的 Elements 其實與以往的版本不太一樣,不像是個簡化版,新增許多針對初學者設計的功能,但比起 LE,載入與執行速度慢許多,消耗的系統資源也暴增不少,許多功能都不能進一步微調。
目 前最吸引我的是 Photoshop Elements 3.0,因為他可以處理 RAW 格式,比起原廠簡易的資料轉換,增加許多微調選項,同時又不必像 CS 版需要強制線上啟動(這是我不打算升級現有 Adobe, Macromdeia, Norton, 與 Microsoft 產品的主因)。
可惜之前 Wacom 僅搭配 Photoshop Elements 2.0,看看能不能夠等到有 Bundle Photoshop Elements 3.0 的方案吧~ 要不然,美國的 Photoshop Elements 3.0 + Premiere Elements 1.0 合賣 US 149 也蠻划算,要不是台北各定價 NT 5,100,我應該老早就改使用他來處理 Canon PowerShot Pro 70 的 RAW 檔了...
NVRAM on Disk 的幾個問題
Source: http://taiwan.cnet.com/computer/systems/features/0,2000068557,20099168,00.htm
利用高容量非揮發性記憶體 NVRAM 作為硬碟的緩衝區,原始的設計概念是利用他來暫存資料,減少硬碟啟動,在這裡,我看到幾個自己不清楚答案的問題:
1. NVARM 的讀寫次數是否能承受的起目前電腦對硬碟讀取的需求
2. 目前程式設計以執行特定功能時才載入對應的 DLL,原始設計是否能應付隨安裝軟體增加,需要更多 DLL,當 NVRAM 被 DLL 佔滿,對硬碟依賴性再度提高的可能?
3. 假設資料已經存在於 NVRAM 的狀況下當機或斷電,重新啟動之後,是否能將 NVRAM 的資料完整寫回 HD 中?這牽扯到作業系統層級的檔案系統 File System 設計
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是:
1. 以同樣是 NVRAM 的 Flash 來思考,讀寫次數恐怕經不起 Swap 的使用。如果是特定儲存區僅處理文件類型,那又牽扯到如何判斷為文件與應用程式的問題,何不乾脆使用現有的 Flash 隨身碟即可?
2. 若是要硬碟廠商設計讓 NVRAM 僅處理文件類型資料,這又會可能造成硬碟與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的相容性問題
3. 學過 C 語言,我們知道 fopen() 之後要搭配 fclose() 才會把檔案完整關閉,當資料僅是暫時儲存於 NVRAM,重開機之後還要做一次 NVRAM 與 HD Sync 的動作,也可能因為 NVRAM 的資料不完全造成 HD File System 的損毀。
如果是資料庫類型的檔案系統,那可以考慮以 commit roll back 的方式。將所有應用軟體讀寫檔案時,都只是針對資料庫的一筆記錄作新增,修改的動作。而 NVRAM 僅存放 SQL Statement,開機後遇到的問題會容易許多
利用高容量非揮發性記憶體 NVRAM 作為硬碟的緩衝區,原始的設計概念是利用他來暫存資料,減少硬碟啟動,在這裡,我看到幾個自己不清楚答案的問題:
1. NVARM 的讀寫次數是否能承受的起目前電腦對硬碟讀取的需求
2. 目前程式設計以執行特定功能時才載入對應的 DLL,原始設計是否能應付隨安裝軟體增加,需要更多 DLL,當 NVRAM 被 DLL 佔滿,對硬碟依賴性再度提高的可能?
3. 假設資料已經存在於 NVRAM 的狀況下當機或斷電,重新啟動之後,是否能將 NVRAM 的資料完整寫回 HD 中?這牽扯到作業系統層級的檔案系統 File System 設計
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是:
1. 以同樣是 NVRAM 的 Flash 來思考,讀寫次數恐怕經不起 Swap 的使用。如果是特定儲存區僅處理文件類型,那又牽扯到如何判斷為文件與應用程式的問題,何不乾脆使用現有的 Flash 隨身碟即可?
2. 若是要硬碟廠商設計讓 NVRAM 僅處理文件類型資料,這又會可能造成硬碟與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的相容性問題
3. 學過 C 語言,我們知道 fopen() 之後要搭配 fclose() 才會把檔案完整關閉,當資料僅是暫時儲存於 NVRAM,重開機之後還要做一次 NVRAM 與 HD Sync 的動作,也可能因為 NVRAM 的資料不完全造成 HD File System 的損毀。
如果是資料庫類型的檔案系統,那可以考慮以 commit roll back 的方式。將所有應用軟體讀寫檔案時,都只是針對資料庫的一筆記錄作新增,修改的動作。而 NVRAM 僅存放 SQL Statement,開機後遇到的問題會容易許多
星期四, 5月 19, 2005
PDF 用在哪裡呢?
Source: Adobe Acrobat 5.0, APC, 2001 June, P.41
你會把 PDF 用在哪裡呢?哪一套工具最適合你呢?
我最常使用 PDF 來保存網頁文章,因為以電子文件的方式儲存,最不佔空間,好攜帶,也可以善用方便的搜尋功能。假如未來作業系統可以直接針對每個 PDF 檔案進行搜尋,相信找資料會更方便。
現在最常閱讀的就是寫程式的參考書,PHP 與 MySQL
當然,我也常把文件列印出來,好方便有個對照,未來如果可以升級為雙螢幕,一邊寫程式,一邊查資料,相信會更方便呢~
當初為了製作中文相容的 PDF 檔案,花下大筆金錢投資在 Adobe Acrobat 4.0,使用一段時間後,也開始利用 Acrobat 的 Web Capture 保存非中文網頁,製作縮圖,與簡單的編輯,移除不要的頁面。
雖然 Acrobat 7.0 專業版有非常吸引我的中文相容 Web Capture,可以輸出為 PDA 適合的 eBook PDF 格式,可以讓沒有 Acrobat 的使用者在文件上加註,但他強制註冊與高昂的升級價格,讓我打消了念頭。
其實,我最常使的只有以列印方式建立 PDF,之前向 PCHome 購買軟體有附贈 Acrobat Element,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價格也便宜許多。
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號稱可以製作 PDF 檔案的軟體,但我沒有一一測試中文的相容性,加上現在已經有了花錢購買的解決方案,就沒有繼續尋找測試了~
你會把 PDF 用在哪裡呢?哪一套工具最適合你呢?
我最常使用 PDF 來保存網頁文章,因為以電子文件的方式儲存,最不佔空間,好攜帶,也可以善用方便的搜尋功能。假如未來作業系統可以直接針對每個 PDF 檔案進行搜尋,相信找資料會更方便。
現在最常閱讀的就是寫程式的參考書,PHP 與 MySQL
當然,我也常把文件列印出來,好方便有個對照,未來如果可以升級為雙螢幕,一邊寫程式,一邊查資料,相信會更方便呢~
當初為了製作中文相容的 PDF 檔案,花下大筆金錢投資在 Adobe Acrobat 4.0,使用一段時間後,也開始利用 Acrobat 的 Web Capture 保存非中文網頁,製作縮圖,與簡單的編輯,移除不要的頁面。
雖然 Acrobat 7.0 專業版有非常吸引我的中文相容 Web Capture,可以輸出為 PDA 適合的 eBook PDF 格式,可以讓沒有 Acrobat 的使用者在文件上加註,但他強制註冊與高昂的升級價格,讓我打消了念頭。
其實,我最常使的只有以列印方式建立 PDF,之前向 PCHome 購買軟體有附贈 Acrobat Element,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價格也便宜許多。
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號稱可以製作 PDF 檔案的軟體,但我沒有一一測試中文的相容性,加上現在已經有了花錢購買的解決方案,就沒有繼續尋找測試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