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放眼明日的 Windows NT, 侯俊傑, PC Magazine 中文版, 1993 march 10, P213 ~ 220
與一般功能性比較不同,在 Windows NT (SAMS) 偏重 32bit 作業系統逐條的功能比較與分析;Inside Windows NT (Hellen, Microsoft Press) 以架構師的角度介紹各子系統。原摘錄自侯先生的著作「深入核心:Windows 作業系統」的這篇文章中對各個重點系統有詳盡的解釋,軟硬體的歷史包袱與改進,以程式設計師的角度切入、驗證等等,非常精彩
預計在 2005 年底發行 Windows XP 64Bit,下一個版本的 Longhorn 也將推進到 64bit 的境界,但不知識否還可以看見這樣精闢的文章呢?
星期五, 7月 15, 2005
星期四, 7月 14, 2005
Win32s 突破原有記憶體限制
Source: Windows 3.1 下 32 位元新世界, 盧育聖, PC Magazine 中文版, 1994 Feburary 10, P179 ~ 187
早期在 DOS 下也有 286 DOS Extender, 386 DOS Extender 可以突破 640K 限制,而 Win32s 是少數可以在 16bit 環境下撰寫 32 位元程式的方案,突破原先 small, large nide, NEAR, FAR 等等舊有架構的不便(但仍有部分限制,如 Edit, Listbox Control 限制在 64K 內,Resource Table 有 32K 限制等等),而在 2005 年推出 64Bit Windows XP 之後,記憶體的限制又再次突破 4GB,讓程式設計師可以更容易的撰寫
在 OS/2 Merlin 下我可以利用 CA-Realizer for OS/2 撰寫 OS/2 原生 32bit 程式,也可以在 OS/2-Windows 相容模式內撰寫 Win32s 程式。雖然 Win32s 是個過渡性產品,但 OS/2 的支援讓我存取記憶體方便許多,Visual FoxPro 3.x 也有機會以 Win32s 模式執行
Win32s 1.1 提供 Windows 3.1 的 User & GDI API, OLE 1.0, DDE/DDEML, TryeType Fonts, Common Dialogs, SEH (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 Virtual Memory API, Heap API, Memory-mapped files, Network Support, Sound API, Code Page/Unicode Translation API
相對於完整的 Win32 主要差別在於缺少 Console API, Unicode API, Security API, Comm API, Asynchronous File I/O, Threads, Paths, Enhances Metafiles, Bezier Curves
我個人認為缺少作業系統層級的 Threads 支援是影響多功效能的一大遺憾...
早期在 DOS 下也有 286 DOS Extender, 386 DOS Extender 可以突破 640K 限制,而 Win32s 是少數可以在 16bit 環境下撰寫 32 位元程式的方案,突破原先 small, large nide, NEAR, FAR 等等舊有架構的不便(但仍有部分限制,如 Edit, Listbox Control 限制在 64K 內,Resource Table 有 32K 限制等等),而在 2005 年推出 64Bit Windows XP 之後,記憶體的限制又再次突破 4GB,讓程式設計師可以更容易的撰寫
在 OS/2 Merlin 下我可以利用 CA-Realizer for OS/2 撰寫 OS/2 原生 32bit 程式,也可以在 OS/2-Windows 相容模式內撰寫 Win32s 程式。雖然 Win32s 是個過渡性產品,但 OS/2 的支援讓我存取記憶體方便許多,Visual FoxPro 3.x 也有機會以 Win32s 模式執行
Win32s 1.1 提供 Windows 3.1 的 User & GDI API, OLE 1.0, DDE/DDEML, TryeType Fonts, Common Dialogs, SEH (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 Virtual Memory API, Heap API, Memory-mapped files, Network Support, Sound API, Code Page/Unicode Translation API
相對於完整的 Win32 主要差別在於缺少 Console API, Unicode API, Security API, Comm API, Asynchronous File I/O, Threads, Paths, Enhances Metafiles, Bezier Curves
我個人認為缺少作業系統層級的 Threads 支援是影響多功效能的一大遺憾...
星期三, 7月 13, 2005
負責任的作家
Source: 評「未經授權的 Windows 95」, 韓文正, PC Magazine 中文版, 1995 June 10, P257 ~ 260
Andrew Schulman 一系列 Undocumented, Unauthorized 書籍都是非常深入系統核心的專業文章,以微觀角度解說程式如何實際運作,而不是如 Inside Windows NT, Windows Internals 的系統巨觀。因此不但需要熟悉系統運作原理,還要能夠自行撰寫程式,追蹤、驗證每一個觀念
不以官方說法為準則,進而客觀驗證,陳述有憑有據,非常符合邏輯思考。與侯俊傑翻譯書籍卻不盡信,親自重新編譯程式,訂正文章錯誤,是非常負責任的作家~
Andrew Schulman 一系列 Undocumented, Unauthorized 書籍都是非常深入系統核心的專業文章,以微觀角度解說程式如何實際運作,而不是如 Inside Windows NT, Windows Internals 的系統巨觀。因此不但需要熟悉系統運作原理,還要能夠自行撰寫程式,追蹤、驗證每一個觀念
不以官方說法為準則,進而客觀驗證,陳述有憑有據,非常符合邏輯思考。與侯俊傑翻譯書籍卻不盡信,親自重新編譯程式,訂正文章錯誤,是非常負責任的作家~
星期二, 7月 12, 2005
我想,時代
Source: Symantec Visual CAFE Beta Guide, Symantec Corp., 1996, Total 23 Pages
我想,時代變了吧...
這是一篇 Evaluator's Guide 的文章,提供基本功能的解說,指導使用者快速的掌握產品功能,協助評估產品價值。
在當時,取得這些文建的管道很少也比較不方便,下載也很花時間,但對我們這些迫不及待想要看最新技術的使用者可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也不管自己的英文程度, 就四處想辦法弄到,慢慢下載或參加研討會拿文件,再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字典,花上好久的時間才讀完,又瞭解一套新軟體的功能特色,心裡感到無比滿足。我想自 己的英文閱讀速度比一般人快一些也是在那個時期逐漸鍛鍊出來的,要不然文章實在太多,根本讀不完呢~
現在網際網路發達,上網速度也加快許多,反而比較少看到這類文件,研討會也多偏重在銷售,缺少對產品本身更進一步的解說。
時代變了吧,我想...
我想,時代變了吧...
這是一篇 Evaluator's Guide 的文章,提供基本功能的解說,指導使用者快速的掌握產品功能,協助評估產品價值。
在當時,取得這些文建的管道很少也比較不方便,下載也很花時間,但對我們這些迫不及待想要看最新技術的使用者可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也不管自己的英文程度, 就四處想辦法弄到,慢慢下載或參加研討會拿文件,再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字典,花上好久的時間才讀完,又瞭解一套新軟體的功能特色,心裡感到無比滿足。我想自 己的英文閱讀速度比一般人快一些也是在那個時期逐漸鍛鍊出來的,要不然文章實在太多,根本讀不完呢~
現在網際網路發達,上網速度也加快許多,反而比較少看到這類文件,研討會也多偏重在銷售,缺少對產品本身更進一步的解說。
時代變了吧,我想...
星期一, 7月 11, 2005
2005 年的編輯借鏡 1995 年的作品
Source: 邁入中文剪報的時代, 陳志浩, PC Magazine 中文版, 1995 June, P147 ~ 157
這篇是由中文版編輯自行撰寫的簡報軟體評比文章,產品包括 Microsoft PowerPoint 4.0 中文版與 Lotus Freelance Graphics 3.0 中文版,與一般翻譯文章不同,有針對諸多中文版的特殊需求與功能作詳盡的比較,內容的深度與測試方式巨細詳密,和當時的其他電腦雜誌相比,算是高水準的典 範。
看了這麼多早期的文章,有點兒懷念 PC Magazine 中文版,下午趁機抽空到天瓏書局翻翻雜誌,不可同日而語。內容多半是翻譯或偏向市場的簡短產品介紹,沒有看到早期那些深入的評比介紹,專欄也沒有看到如侯 俊傑等人所主持的高水準中文作品,排版也偏向 PC Home 集團風格,鬆散帶點凌亂,是一本很適合大眾所閱讀的電腦刊物,不再有以往進階使用者導向的感覺。
文章比較很多中文的特殊需求,如直排,更進一步灌輸使用者「電腦是工具、內容才是重點」的正確觀念,文筆客觀平實,沒有尖酸刻薄或阿諛奉承的字句,與今日 部分中國 IT 刊物相同水平。這樣水平的文章雖然在台北越來越少見,但在中國卻有越來越多數量,對整體中文市場是個正面的趨勢,也希望他們有機會閱讀接觸 1995 的中文刊物,鑒往知來~
這篇是由中文版編輯自行撰寫的簡報軟體評比文章,產品包括 Microsoft PowerPoint 4.0 中文版與 Lotus Freelance Graphics 3.0 中文版,與一般翻譯文章不同,有針對諸多中文版的特殊需求與功能作詳盡的比較,內容的深度與測試方式巨細詳密,和當時的其他電腦雜誌相比,算是高水準的典 範。
看了這麼多早期的文章,有點兒懷念 PC Magazine 中文版,下午趁機抽空到天瓏書局翻翻雜誌,不可同日而語。內容多半是翻譯或偏向市場的簡短產品介紹,沒有看到早期那些深入的評比介紹,專欄也沒有看到如侯 俊傑等人所主持的高水準中文作品,排版也偏向 PC Home 集團風格,鬆散帶點凌亂,是一本很適合大眾所閱讀的電腦刊物,不再有以往進階使用者導向的感覺。
文章比較很多中文的特殊需求,如直排,更進一步灌輸使用者「電腦是工具、內容才是重點」的正確觀念,文筆客觀平實,沒有尖酸刻薄或阿諛奉承的字句,與今日 部分中國 IT 刊物相同水平。這樣水平的文章雖然在台北越來越少見,但在中國卻有越來越多數量,對整體中文市場是個正面的趨勢,也希望他們有機會閱讀接觸 1995 的中文刊物,鑒往知來~
星期日, 7月 10, 2005
Microsoft's Service Support on 1993
Source: 取得 Microsoft 技術文件的管道, 曾銘源, 倚天雜誌, 1993 December, P89 ~ 100
Microsoft 提供 Email、ftp、netnews (newsgroup)、MSDN (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與 Microsoft Online 的服務。開發者支援與訓練包含有 Free Hotline Service、Online Service、MSDN、TechNet CD、微軟授權訓練中心 ATC、與微軟大學 Microsoft University (資策會)
就像作者所寫:「不經自己整理的資料,跟垃圾沒有兩樣」,這也是我在事隔多年,逐一重新閱讀大學時代所蒐集的各類文章剪報,摘錄心得放在 Blog 上與大家分享,一方面也做為個人筆記
Microsoft 提供 Email、ftp、netnews (newsgroup)、MSDN (Microsoft Developer Network)、與 Microsoft Online 的服務。開發者支援與訓練包含有 Free Hotline Service、Online Service、MSDN、TechNet CD、微軟授權訓練中心 ATC、與微軟大學 Microsoft University (資策會)
就像作者所寫:「不經自己整理的資料,跟垃圾沒有兩樣」,這也是我在事隔多年,逐一重新閱讀大學時代所蒐集的各類文章剪報,摘錄心得放在 Blog 上與大家分享,一方面也做為個人筆記
訂閱:
文章 (Atom)